close

報載:台南一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國語考了80分,

沒想到老師的評語,竟然是寫"很差喔",

讓這位小學生心裡覺得很受傷。

 

我們先問問教育的本質為何?

 為什麼要上學?難道只是為了得到好成績嗎?

我們又希望孩子們十年、二十年之後,

具有什麼樣的能力去面對社會環境給予的磨練? 

讓孩子透過學校情境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適應各種情境的能力,

這是我們共同期望的目標,但是在尚未具有這些智慧能力之前,

需要相當多的經驗值累積,在沒有成熟的經驗時,

一定有些影響的因素障礙著他,導致他無法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這些影響因素分別是智力因素、生理因素、個性因素、

情境因素、父母責任、心理基本需求。據我們研究的結果,

智力因素占了20%,非智力因素占了80%。一般人總是在20%的因素中努力,

希望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擁有好的成績,卻往往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性。 

有些家長、老師總是會抱怨說,「孩子被動」、「叫一下,做一下」、

「寫功課拖拖拉拉」,這些都是最後的結果;因此,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夠幫他們解套。

 

但是,不管從哪個層面去談影響因素,最終都會落在心理基本需求上,

造成孩子心理產生壓力,學習上缺乏動力。

例如:孩子接觸的情境中的人過於強勢、嚴厲、責備、期待、要求,

會造成孩子心理產生畏懼、惶恐不安。 

如果是一個基礎能力不好,缺乏自信又不敢反抗的孩子,那就更慘了,

積壓在心裡的壓力沒有適度釋放,惡行循環。

 

試問,那些明星學校的優秀孩子們,燒碳、跳樓自殺的事件中,

不也是在學校都是好學生,在家是乖孩子嗎?

只因為不懂得將情緒找到恰當的出口,最終以結束生命收場。 

回歸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引導者到底暸不瞭解這個孩子,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別差異,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成績只是一時的結果,真的可以代表所有的學習結果嗎?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故意考不好?在尚未具備能力之前,

他們何其需要身邊的人給予加油、支持、鼓勵、讚美! 

http://www.tdap.org.tw/ 訊息公告/如何判斷學習不專心真正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