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預定於五月份出版之教養書系---

本書作者是大陸知名教育家林格,

以實際行動深入發掘教育與學習困境的癥結,

被稱做是「用腳做學問的人」,

可謂是教育改革的思想家、實踐家、先行者與領導者。

作者:「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現在的老師和家長都太累了!」

這句話深深的打動我,這十幾年在台灣推動「適性發展」,

真正的挫折都出現在大人真的實在「想太多了」,

每個大人都認同「個別差異」,

也知道在真實社會裡快樂學習,「能力」才會有所發展,

甚至清楚老師與家長是教育夥伴的關係,但真實情況卻是:

家長不讓小朋友來協會,

因為有些小朋友會說髒話,擔心有樣學樣、品性變差!

而開補習班的家長把自己成績不好的小孩送到遠處上學,

因為怕會影響生意及名聲!

我到小學研討時,與老師提出「學校老師教知識,家長在家教能力」的想法,

但老師們不認同,因為知識與能力都是他們的責任,

至於家長的專業令人勘虞!

到某小學參加個案的「霸凌會議」(現在很流行,因為媒體政府重視,

但以前我們念書時就有啊,太「言」重了吧!),

而會議枯燥無味,校方一直繞著個案行為的「果」打轉,

因為其他家長注重品格教育,所以擔心影響同學。

走出會議室與個案家長的結論就是─轉學吧!

路上巧遇剛考完大學學測的學生哥哥,他說作文題目老子的「無為」,

不就是你們談的「適性」嗎?沒想到許多家長老師複雜的教育理論,

竟然被認為不懂教育的年輕人一語道破!

幾年前我小孩的班導師認為他上課不專心,總是動來動去,

直指他可能是「過動兒」! 但我卻認為他是基礎學習能力不足,

因 「學不會」的「因」 造成上課不專心的「果」,

所以我努力在家快樂玩能力,效果很好。

如今他的天分「電腦與繪畫」也慢慢開始培養了,

而品格教育雖然抽象,但畢竟只要有能力、自信,與目標,

清楚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再加上大人願意耐心等待,

給他犯錯學習的機會,

那麼根本就不用擔心未來他在社會上因為無法生存,而做出「沒品」的事了!

看著本書內文,這些年所接觸過的個案、家長與老師的實際案例,

就像電影般一一浮現倒序出來,實在真實貼切,

而章節中所帶出的潛移默化引導,也應是父母必須具備的基本觀念。

在此,衷心推荐,

不管是幼吾幼或人之幼者,都可人手乙本,

希望自己寶貝有自信心、提昇能力、活出自我,真的要自己來!

          徐懷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