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當過二年學校課後活動的老師,一圓從小想要當國小老師的夢想,沒想到反而讓自己越陷越深,我想要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需求是什麼、想要懂孩子在想什麼、想要與孩子一起分享成長的過程、想要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因為在未來的階段,我也會當媽媽。

 

    在一個面試的機會,我遇見了促進會,在認同許多的理念之下,決定加入教育師培訓課程,從理論課程到實習期間,補足了很多我之前當老師時對孩子不了解的部分,我之前很容易的看到孩子表現出來的結果,卻總是忽略了最重要的過程和產生的原因。

 

孩子用行為和我們溝通,而這種表達方式的難度在於如何去解讀孩子到底想要傳達什麼訊息以及孩子想傳達給誰?

 

在每一次實習課之後,我很明顯的會發現自己所遇到的瓶頸,透過每一次 和瑞鶴 老師、小影老師的提醒與建議,以及每一次實習後的討論與改進,對我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方式。

 

從教案設計方式到課程內容,一開始的不熟悉到現在慢慢的熟稔,雖然想遊戲還是都想破頭,但一次次的用心都是自我經驗的累積;從觀察孩子到了解孩子,一開始不知從何開始的我到現在慢慢的找出觀察重點,雖然觀察力尚未百分百準確,但開始一點一點的提升自己的眼力,期許自己突破現階段所遇到的瓶頸。

 

加入教育師的課程後,有感而發的體會到快樂學習應該是激發孩子的動機後,把學習變成孩子主動尋求答案的歷程,唯有自發性學習的孩子,才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by禎蔚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