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成高中職生曾想自殺
2009/04/30【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你今天跟孩子說話了嗎?」青少年自殺事件頻傳,不少家長認為是偶發事件,和自己孩子無關。但今天一份青少年身心健康與親子關係調查,赫然發現國內高達三成以上的高中職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想自殺的主因也打破傳統觀念,「親子關係疏離」超越「課業壓力」。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整天沒機會和父親說話,每7個學生就有1人「昨天沒和媽媽講話」。
康健雜誌今天發表這項調查,是今年2月起針對全國4000多位高中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你有沒有想過自殺」問題中,有超過三成的高中職生表示曾想自殺;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高中職生曾動手自我傷害。而「親子關係」則是造成少年想自殺的原因首位,比率超過三成;傳統觀念中認為是青少年自殺主因的「課業壓力」落居第二。
調查發現,現代高中職生和父母的親子關係疏離,是造成自殺念頭的主要原因。其中「父親」和孩子的關係最為疏離,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昨天沒和爸爸講過一句話」,而近四成的青少年,每天和父親講話時間少於30分鐘。而每7個青少年,就有1人「昨天沒和媽媽說到話」。
「聊天品質不佳」就算親子聊天,話題多圍繞「生活瑣事、學業出路」打轉,孩子覺得家長只重視課業、成就,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心理需求,關係也日漸疏離。
馬偕醫院精神科臧汝芬醫師表示,自殺是台灣年輕人第二大死因。若再不重視青少年精神健康,精神科醫生會有看不完的「小病人」。家長不要以工作為藉口,應多關心、陪伴孩子。若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也要釐清原因,積極溝通。臧汝芬也建議,校園初級預防要加強,篩檢出高危險群,並加強輔導室功能,讓孩子了解精神疾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