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教養策略要一致
文章摘自於: 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師/張兵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把他教育得更好,很多父母使出渾身解數。孩子是一個,大人是兩個,甚至是三個、四個,這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教育方案裡,難免有一些會出現不一致。誰的才對呢?哪個比較好呢?
爸帶著5歲的家家去逛街,路過一間玩具店時,家家吵著要進去,進到店裡後,家家看到好多他夢寐以求的玩具,特別是一個外國進口的變形金剛,他好想把它帶回家,於是家家在店裡求爸爸把它買下來,但爸爸不答應,因為前陣子家家才買了一個好貴的玩具,他們約定過,一個月只能買一次玩具。聽到爸爸的拒絕,家家難過極了,立刻在店裡大哭,爸爸沒輒只好趕緊拉著家家的手回家去。
回到家裡的時候,媽媽發現家家眼眶紅紅的,知道原因之後,馬上安慰家家說:「哎呀~不過是個玩具嘛!媽媽買給你不就得了!」家家一聽,馬上就破涕為笑了。
很顯然,到了最後因為媽媽的護短,爸爸的堅持前功盡棄。家庭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多出一個人卻會「幫倒忙」。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必須保持一致,否則孩子就會感到父母對「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等概念有不同的標準,那麼,即使其中一方是最合理的要求,在孩子看來也是暴力、強制的,這樣的教育最終會讓孩子養成任性、不講理的惡習。
在大人的教育方式出現矛盾時,聰明的小孩很快就能學會如何和家長周旋的能力。一方面,面對嚴厲的大人,他們會表現得很乖,言聽計從;另一方面,對於親切的大人,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所不為。這兩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就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在面對比自己強大或者蠻橫的人面前時,唯唯諾諾,討好別人;而面對那些老實、怯懦的人,則可能任意欺負,時間一長,就形成了雙重人格,也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大人教養態度不一致還會影響父母的權威性。孩子本身是無知的,需要教育,但是當孩子不認為父母說的話具有權威性的時候,自然不會接受父母的教育。所以,在很多教養策略不一致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都有「陽奉陰違」的特質。
另外,不一致的教育還會讓孩子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孩子不但沒學到正確的方法,還分不清自己做的是對是錯,當他們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也總會是非不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為在他的心裡充滿了矛盾。而在教養策略一致的家庭裡成長,孩子就顯得明智和果斷許多,並且可以好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一致的態度給予他們的,不僅是行為上的一致,孩有心理上的穩定和明確。
所以,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形成「統一陣線」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大人之間有歧見的話,最好在孩子背後討論,而不能在進行教育的時候針鋒相對。當然,在不同的時間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態度也要一致,不能「朝令夕改」,反覆無常,才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