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但願你20歲就懂的18件事

 

■黑幼龍、黑立言  2010/05/13 13:22

 

 沉默有時是最好的回答

 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我一定要減少批評,

 你可不要等到我這年紀才發現這個秘訣。

 

 

【大黑先生這麼說】

 

   有一次我在台科大演講,台下有六、七百位大學生,跟我一起演講的年輕人是任職於中經合投資公司的丁學文總經理。當我們演講完畢後,照例開放時間給台下聽眾提問,其中有人問這位年輕總經理: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當然每個成功人士都有其奮鬥事蹟和訣竅,但他回答時,提到一件事令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他說:「每次和老同學聚會時的話題不外乎兩種,一個是批評老闆,一個就是批評自己的公司。都是在挖苦別人,以後我就不想再參加這種聚會了。」

 

   乍聽之下,年輕傑出的總經理好像說了跟成功秘訣無關的事情,但在我聽來,這位年輕人很不簡單,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把自己的成就歸因於「不批評」。年紀輕輕的他就能如此成功,不是全無道理可循,因為面對批評時,有時沉默的確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一個人會去批評別人,背後的動機有可能是嫉妒或聽信謠言,不論原因為何?我們要提醒自己盡量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即使你都做到了這「三不」,卻仍然無法讓大家都和停止抱怨攻擊的言語,這時最好的建議就是保持沉默,遠離是非之地。

 

   另外,在《 EQ》這本書中提到,有家出版社和大公司合併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解雇出版社的執行長,因為他經常嚴厲地責罵部屬。執行長當下難以接受,就反駁說:「員工做不好,我能不管嗎?」對方高層跟執行長這麼回應:「當你很嚴厲批評部屬時,就可能傷到他的自尊,他也很難再跟你由衷的合作。」

 

   讓我們深思一下所謂「由衷的合作」,就是不靠命令、威脅或處罰的方式,彼此在工作上互相合作,如果沒有「由衷的合作」就沒有「由衷的熱情」,公司就沒辦法有足夠的競爭力。所以,這些因素都是環環相扣,雖然工作能力很重要,但能懂得不批評人卻更重要。

 

   人不必要成為聖人,但要做為成功人士,我很了解只要擁有自信和真才實學,絕對不需要依賴批評別人來增加自我光采。

像現在的媒體或輿論經常會有過多的批評,我覺得有建設性、善意的輿論和批評,可以抒發不同的觀點是好的,但若是漫罵、冷嘲熱諷、挖苦、訕笑,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就像名嘴,長期處在批評的環境裡,他們應該普遍有一種無奈和無力感,因為他們或許會覺得自己講了一針見血的意見,但是為什麼聽到的人還是不會改呢?

 

   就人性面來說,因為是惡意批評,所以聽的人常是陽奉陰違,就像夫妻相處或是工作考試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批評和建議是兩件事,一個是負面的比較,一個是正向積極的改變。

 

   我曾在青少年時期承受了太多批評,造成了心理上不可抹滅的傷害,批評我的人多半是老師、家長和長官,讓我覺得自己是很沒有用、很差勁的人,當時我大多會忍不住暴怒的情緒立即反彈,也留下很多不愉快的回憶。

 

因此為人父母之後,我從不比較自己四個孩子的成就,也不和他人比較,但有些父母還是會習慣批評自己小孩,這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退縮。

 

   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我不只一次告訴自己,一定要減少批評,你可不要等到我這年紀才發現這個秘訣。

   學校的老師如果平時少對學生說些刻薄的評語,多點讚美和肯定,或許就是影響孩子成功的契機;親子間的相處,父母能夠少和他人的小孩比較,那真是幫了小孩一個大忙。人們是形形色色,有千萬種性格,但如果能做到少批評多看重對方的長處,不論是朋友或夫妻,哪裡會有人際關係不好的道理呢?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少批評人呢?

 

   我覺得首先是反映在心理層面上。當一個人自信較強時,比較不會批評或看不起別人;反之,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便會透過批評別人來獲得心理上的重要感。之前 周美青 女士曾引用國際上某著名評比說:「台灣學生的數理能力在全世界名列前矛,但對於數理的自信心卻是最後一名。」由此可見,平常真的要經常練習增強自信,對自己信心喊話。

 

其次是自覺和自省

 

有位便利商店店長接受卡內基的訓練後,他為了減少批評人的次數,每天只要批評人一次,就從褲子右邊口袋拿一枚銅板放到左邊口袋,後來放過去的銅板數越來越少,這就是積極而自覺的作法。

 

   另一個例子是巴菲特在自傳《雪球》中提到他在學生時代偶然看到卡內基的書談到少批評的論點,就開始每天紀錄自己批評和讚美別人的次數,然後每週再作檢討,可見一個成功的人保持自律和自覺,有多麼重要。

 

   當你離開批評者的行列,在你沉默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開始有了一些轉變。

 

 【小黑先生這麼說】

 

  卡內基先生說:「惡意的批評常常是為了掩飾讚美。」

 

  多讚美少批評,這是人際溝通的兩項利器,即使你無法讚美他人,至少也要做到不批評別人。

 

   我老爸說「面對批評,沉默有時是最好的回答」,但我覺得這要視情況而定,因為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無法避免自己不被人批評,或是忍不住就批評了別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避免遇到這種狀況,就要學習設法從失敗中獲益。

 

   不過光是沉默以對,別人可能解讀成你「默認」了,代表他的批評你都接受。沉默這時就變成幫凶,而不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有時候「沉默是金」,但要用在對的場合,並且用對的方法,讓沉默成為最好的解答。

 

   曾經有一對兄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哥功課很好,高中考上第一志願,但弟弟經常無法專心,導致課業成績不佳,連公立高中都擠不上。媽媽很擔心弟弟的成績,幾乎天天罵弟弟不用功、不專注念書,老是被批評的弟弟和媽媽的親子關係簡直降到冰點。

 

   當弟弟跟我訴說心中壓力,找到問題癥結後,我就請他把媽媽也帶來找我,並且給他們母子不同的功課。首先媽媽要做到不批評弟弟,至少要「減少」批評,或是一想要批評就先保持沉默。而弟弟則是專注的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自己學生的本分—讀書,讓媽媽沒有理由再追著他唸東唸西。過不了多久,他們溝通不良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面對批評,先保持沉默,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暫時離開出充滿煙硝味的戰場,也是考驗自己 EQ的最佳時刻。

 

   像我在念高中時,有一次趕著交作業,自己也沒充分掌控時間,一時疏忽把報告印歪了,結果因此被老師扣了二十分。當時我覺得這分數被扣得很冤枉,非常生氣,就立刻跑去和 老師說:「你這樣扣分,不合理啦。」

 

   還記得 高中 老師那時語重心長的和我說:「如果以後你去人家公司上班,還這樣馬馬虎虎的處理文件,怎麼會讓人留下好印象?」本來被老師被扣分只是一個小瑕疵,但是老師給了我批評,同時也給了我建議,讓我覺得從中獲得了正確的做事觀念。這件小事讓我覺得如果老師的 EQ很棒,他所教導的學生一定能感受到老師苦口婆心、春風化雨的溫暖。

 

   我爸曾說現在年輕人非常幸福,在多元開放的社會中,已經很少聽到老師還會體罰或口頭羞辱學生,因為這些惡質負面的方式都會傷到學生的自尊。後來我開始當卡內基的講師,會特別有耐心的處理一些課堂問題,本來我們就是要教人成為溝通高手,不管是學生或是同事的批評,就把它當作考驗來讓自我成長。

 

   我還發現有些批評根本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時你不只是閉上嘴巴,可以連耳朵都關上,不妨一笑置之,以幽默化解衝突也是不錯的方法。

  (圓神出版社∕圖片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適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